上一页 | 1 |
/1页
go

主题:交房在即 体会“骨子里的中国”

发表于2013-02-22

交房日期一天天,开发商还没通知,不过还是先去看了看房子。继续等待的过程中,也着手开始设计和找设计公司。

房子临江面海靠山,位于该楼的顶上三层,即21-23楼,大约有240平方米。

买房看房的时候,一走出电梯,整个大海跃然与眼前,大江蜿蜒入海,气势如虹,基于这最初的感受,就喜欢上这房子。由于海边湿气、盐分、风很大,所以靠海的房子只是看上去很美,并不适合居住。我在该城市的海边还有一套高层海景公寓,就存在以上的问题。但是海滨的生活是一种幸福,所以这个可以看得见海景的房子深深吸引了我。由于距离江海也,夏天凉爽的海风把房子吹得即使是午后,也并不怎么炎热。

房子的户型比较奇特,小面宽,只有4.9米,却有14-20米的大进深。后来读了一些建筑的书籍才知道,这种设计叫“手巾寮”,是该地区的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空间设计。

明末清初以来,沿海州县百数十人一起聚居的场所,叫“寮”。“手巾寮”,指平面狭长如手巾的独户式院落住宅,以密接联排的群体组合方式出现,对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内部使用功能较为灵活,是明清时期在南方传统工商城镇中大量存在的一种规范而又有灵活变化的建筑形态,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和气候适应性。

手巾寮适合南方炎热潮湿多风的气候,早期以前店后宅式的临街房屋,作为店铺或手工作坊,隔天井的后院为住宅;晚期出现多层手巾寮,下店上宅的;并出现纯居住性的,小巧亲切。在空间布局上,手巾寮与北方官式院落的组合方式是一致的,即沿纵深方向以房、天井为单元,重复发展。

虽然建筑本身并不是仿古建筑,甚至有些现代折中主义风格,但设计师古为今用,设计了很多“骨子里的中国”。仔细品味,有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融进这个现代的建筑。该房子采用中国传统的轴线设计空间模式,以院落为单位,并保留特殊空间。每隔2层有1个公共的走廊,形成即开放又私密的空间格局。每个单元院落的1楼有18平方米的庭院,不是入户花园,是真正的庭院,可以种花养鱼品茗观澜。1-2楼的中部又设计了采光通风的天井,解决了大进深的中部采光的问题,也避免海滨地区过度通风的弊病,进而形成了明暗交替、韵律灵动的空间序列,并很自然地用光影形成了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空间分区。站在走廊往屋内望去,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此外,古建筑中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设计也融汇进来,如挑檐。虽然在形式上简化,但是防风遮雨的功能得到很大的发挥,有效保证即使在风雨天,也可以打开门窗进行通风采光。

这个房子的户型迥异于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其他项目,却令人感觉分外亲切。或许生活方式和建筑方式的变革,使我们忘记了过去的模样,但涉及到人的情感和审美,还是一脉相承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今天,仍然有可能延续成我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因此,在设计上,主体思想就是尽可能体现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情感。


公共走廊


背山面海

www.203i.com
内部空间


上一页 | 1 |
/1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