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知名地产人士点评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发表于2017-08-14

今天的内容,是关于悦来生态城。

先讲一个故事。

 

2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汽车远未普及,那时就有一名建筑大师,料定城市未来将被汽车主宰(这是他一生中众多远见之一),并据此提出了一个叫做明日城市的规划设想。


他认为旧街窄巷属于行人和马车的时代,现代的大都市,应该被分成几大块:行政、工业和仓库、商业,以及居住等等,这几大块各自处于城市的不同方位,通过宽阔的快速干道相连接。

他说,这种功能泾渭分明道路宽阔的城市,最有效率,最适合大工业时代。

这位大师,就是现代建筑的奠基人柯布西耶。

 

3

这个说法一出来,就有人激烈的反对,反对者们认为,如果每个城市都按这个套路来搞,最终全世界的大城市,都会长成一个样子,那么,它们各自的个性将无从体现,建筑师们会因此失去想象和创作的空间,甚至连人们的旅游,也会因此失去大部分意义:你漂洋过海穿过大半个地球来到某个城市,结果一看很可能就是自己家乡的样子。


在反对者来看,美来自个性和差别。比如,盖尔加朵很漂亮,但如果全世界的所有女人都长成盖尔加朵的样子,大家就不会认为盖尔加朵漂亮了,所以,无论是对于女人还是男人,这都不是好事情——这个比喻是我自己加的,这场争论发生在上个世纪前半叶,那时盖尔加朵的爹都还没出生。

所以很多人都说:老柯,你这个搞法不科学。

 

4

从某些角度看,这些反对的声音不无道理。这种规划方式,在确保效率的同时,也让城市的大部分土地,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亲密。


拿一种我们随处可见的场景来举例:晚上10点,一条城市主干道上有无数的车来车往,一派繁华景象,但离这条干道10米的路边,很可能却是极度荒凉,如果你一个人在路边走,碰到两个抢劫犯,把喉咙喊破,都未必有人能注意到。

这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城市模板吗?应该不是。

 

5

它还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有点单调。

比如,今天在不同城市生活的人,在不同行业工作的人,不同宗教信仰政治面貌甚至不同性取向的人,生活内容差不多却都是一个样。无论你是在北京上海还是武汉重庆,无论你是做金融房产还是**培训,大家每天都一样开车上班,都需要找车位都需要排队等电梯,办公室的格局和装修差不多,中午吃的饭差不多,甚至连带孩子过周末的地段都差不多:公园、培训班、又或是购物中心,甚至连购物中心的名字都一样——全国人民都知道龙湖天街,以及万达广场。

 

6

虽然反对声从未停歇,但过去几十年,事实上的赢家是柯布西耶,他对于城市规划的理论,被众多发展中国家接受和采用,其中也包括我们。


柯布西耶应该赢,因为过去一百年,对于很多国家和城市来说,让更多的人能进入城市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个性和美不能当饭吃,但GDP可以。


既然关于效率,反对者拿不出更有效的方案,那大家就按老柯说的干——这没毛病。

但反对者们的预言,似乎也正在应验:如果我们今天到国内其它一二线城市旅游,抛开地形地貌不谈,会发现这些城市的建筑和街道,其实和重庆差不多。

 

7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比如有一位国外的规划大师,前两年在上海接受访谈时就说,数字化经济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重新融合的机遇,所以,是时候重新修复人和城市土地的关系了,是时候让街道成为人们活动的主战场了,是时候让人们的生活慢下来了,是时候让不同城市之间、同一个城市的不同板块之间,各自有各自的美了。

这位规划大师叫彼得﹒卡尔索普,悦来生态城的规划,就是由他主持。

 

8

首先要说的是,悦来生态城并不是整个悦来,而是悦来最南端的那一块,总面积3.4平方公里,大约占整个悦来的1/3,它也是全国8个城市生态试点区之一。


去年首钢拿的地王,融创和碧桂园合作的望江府,都在这里,首钢项目还没有亮相,但在我个人看来,在2017年亮相的新盘里,望江府可以算档次比较高的5个项目之一,其余四个分别是舜山府、九曲河、西派城,以及昱湖壹号。


说回生态城,它和传统新兴板块相比,有一个粗看不太容易发现、但在我个人看来却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地块划得很小,3.4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分成了93个小组团。

 

9

这种“窄马路、密路网”的规划方式,意义在哪里?

第一。

过去很多住宅小区,动辄就是几十栋楼、几千户人,一个人住进去毫无存在感,邻居之间,没有交流的欲望,把一个人放进这样的小区里,就象把他放进夏天拥挤的游泳池里一样,就是一个面目模糊的饺子。小区周围没有逛的,你住5年8年都不会发现什么变化和惊喜。


而悦来生态城每个组团,平均面积只有55亩左右,扣除公园这种划得比较大的地块以后,真正用于商住开发的地块,每个组团大约只有三四十亩,每个组团平均下来,大概就是七八栋楼、两三百户,相对那些超大的小区,会让人更有存在感,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建立印象,几年下来就可能营造出亲切的邻里关系。

 

第二。

在这些小地块之间,将会出现很多的商业街,真正适合人走和逛的商业街,代替让人感觉压抑和冰冷的围墙,这些商业街里,会出现很多风景各异的商铺、各有特色的街边店,它能够给人带来更多体验新东西的机会、创业创新的机会、交往的机会。


开在购物中心的100家星巴克,大概都长成一个样子,但100家街边的咖啡店,却有100种风景,这样的城市才有宽度和深度,内容才丰富,对于居民和游客来说,才值得游走和品味。

 

10

过去我们开发一个新区,都是“大马路,大地块”,而悦来生态城的规划,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传统思路,它力图建立一个步行化城区,在我看来,这就是它和过去很多新兴板块最大的不同。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规划,我同意反对派所说的,城市的精髓在于混合的气质,以及这种混合催生出的、无数不可计算和预计的未知。

 

11

悦来生态城还有另一些规划内容,我个人也很喜欢:

○它是重庆第一个设有自行车道的板块。

○大部分建筑限高,都在24米左右。

○板块内绿地率达到50%以上,并且绿化标准很高,比如蓝花楹这种开发商经常拿来做宣传高档树,悦来市政路边到处都是。

○生态城内100%采用绿色建筑,通过自然通风、遮阳设施、屋顶绿化、立体绿化,来降低能耗。


综合来看,这或许会是重庆最有慢生活感觉的城市板块,如果在商业方面能够实现规划者的预期,重庆未来的最美生活街区,也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12

除此以外,它还有很多在重庆从未出现过的黑科技。

 

13

比如,它是重庆第一个采用集中供能的新兴组团。

它在广场绿地之下,建了3个集中能源站,能源来自江水源热泵和污水源热泵,这三个能源站供能,可以为整个生态城制冷和供热。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反正我以前没有想到,重庆主城的房子有一天可以不装空调。具体来讲,生态城里面的300万平米建筑,都不设空调机位,相当于所有建筑都带中央空调,每户都有供暖——我一直认为,供暖的重要性,在重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只一个北方朋友对我抱怨过,重庆的冬天比北方更难过。


在告别分户空调以后,大家就不用忍受空调的噪音,也不用忍受空调外机的热排放,不用买空调修空调洗空调,外墙没有空调机位和排水管,建筑外观也能变得更漂亮。

并且用起来还省钱,以一套200平米的洋房,夏天制冷和冬天供暖,每年总费用估计只需要1万左右,这是政府8亿、板块内每家开发商各1亿的投入,我认为这个钱,花得很值。

 

13

比如海绵城市。

悦来生态城是全国10几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通俗的说,海绵城市概念的初衷,就是让土地变得象一块海绵一样。

下雨的时候,让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效果感受就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排得特别快。

事实上,这些水并不是简单快速的排走了事,地下的蓄水系统会象一块海绵一样,把这些水储存起来,一方面经过处理以后可以重新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持原有的水生态。

这背后,又是近20亿的投入,我认为这个钱,花得很值。

 

14

无论是生态城的规划者卡尔索普,还是悦来滨江公园的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他们的收费,应该都不便宜。

但我认为这个钱,也花得很值。

 

16

更强的大脑,更前沿的理论,更炫的科技——这才是一个城市新兴板块的正确打开方式。


很多年前,我们房子少,大家没地方住,还有很多人等着进城,所以大干快上没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就像刚走出荒年的时候,首先要让大家吃饱,而不应该过分纠结食物是不是粗糙。


但过去这些年,我们修的房子已经够多了、开发的新兴板块也够多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有条件也应该吃得精细点。我们的主要任务,不再只是让更多人能够进城,而是让大家生活得更好,所以,我们应该有更新版本的明日城市。

悦来生态城,也许不是最完美的版本,但它迈出了新的一步。

 

17

做个小结。

 

18

第一点。

今天的悦来,还处于建设阶段,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住在悦来,就很难再去杨家坪和老朋友打麻将、再去袁家岗踢球,所以,至少最近几年,我不会在那里买房子,因为它和我个人今天的生活半径是脱钩的。但对于主要活动半径在北区的人、愿意为未来付出时间成本的人,在选择生活地段的时候,它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对象。

 

19

第二点。

在这篇推送里,我站了柯布西耶反对者的一方,但这不代表我胆敢否定他的贡献。

上个世纪,如果没有柯布西耶的摸索和思考,过去几十年全世界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许要多走很多弯路。


但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向前,还需要新的摸索和试验,才能适应不断发生的改变。

比大师走得更远,才是对大师最好的致敬方式。

上一页|1|
/1页